琅琊区“四点”联动力促公共资源交易公平竞争

发布日期:2024-05-22 11:46 来源:滁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阅读: 字体【  

“智能化”找准切入点。深入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工作,实现从项目登记、交易公告文件发布、开标、评标、中标通知书发出、合同公开、文件归档等环节全流程电子化,覆盖率达100%。利用安徽省远程异地评标调度系统,常态化开展省内远程异地评标,实现评标专家资源共享,有效避免了“常委专家”,极大程度的保障了评标评审工作的公平公正性。

“透明化”把握着力点。按季度开展建设工程招标公告、招标文件、开评标环节“双随机一公开”专项检查,持续排查和清理招标公告和招标文件中设置的各类针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外地企业设置的门槛、不合理限制和差异化待遇,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坚决破除招投标隐形壁垒。深化信息公开。压实信息公开主体责任,依托滁州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对进入滁州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交易的依法必须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在招标公告发布前,至少提前30日发布招标计划,进一步提高招投标活动透明度保障市场主体知情权。同时规范合同、履约信息公开时限,着力提升招投标合同及履约信息公开率。

“常态化”聚焦突破点。建立大数据动态化监管机制,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实现所有交易环节“全程留痕、无缝监管、可溯可查”。开展常态化机制化治理工程建设项目串通投标等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对重点工程项目开展标后履约专项检查工作。进一步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交易中心网站设立专栏,利用“互联网+监管”平台在线受理招投标投诉举报,广泛征集问题线索,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累计办结投诉举报2起,查处案件1起,拟罚款44.43万元,促进公平竞争市场秩序。

“制度化”明确支撑点。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坚持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全面推广信用承诺制度,所有参与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招标人、投标人、代理机构、专家等各方市场主体签署诚信承诺书,自觉接受监督。强化信用应用,在评标过程中通过“信用中国”等网站查询交易主体信用记录,对失信企业依法进行惩戒,禁止失信被执行人等联合惩戒对象参与招标投标活动,使违法失信用人单位或相关责任人“一处违法、处处受限”,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环境。


                                                    撰稿:谢慧敏  审核:黄甫   审签:王剑